財聯社11月27日電,能源情報集團記者Amena Bakr稱,歐佩克+的非洲國家尚未就其產量基線達成決議,會議仍定於11月30日舉行。
財聯社11月27日電,能源情報集團記者Amena Bakr稱,歐佩克+的非洲國家尚未就其產量基線達成決議,會議仍定於11月30日舉行。
13:56:55 財聯社11月27日電,能源情報集團記者Amena Bakr稱,歐佩克+的非洲國家尚未就其產量基線達成決議,會議仍定於11月30日舉行。
財聯社11月27日電,能源情報集團記者Amena Bakr稱,歐佩克+的非洲國家尚未就其產量基線達成決議,會議仍定於11月30日舉行。
13:56:55 財聯社11月27日電,能源情報集團記者Amena Bakr稱,歐佩克+的非洲國家尚未就其產量基線達成決議,會議仍定於11月30日舉行。
北京新能源貨車4S店|吉利福田|藍擎|通行證 電話:13260213488同微
總部地址:北京市順義區仁和地區高順雲港新能科技園1號
做中國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驅動的 ” 領頭羊 “
2023 年一季度,福田汽車以巨大銷量優勢領跑中國商用車市場。作爲中國經濟動能的指標之一,一季度在商用車行業出現的 ” 福田現象 “,讓外界看到中國城市經濟迅速恢復以及長距離經濟交易的逐漸復甦,展現出福田汽車近兩年聚焦商用車主業以及市場化的戰略成果。
分手還能當朋友星座?獅子期待對方過不好、射手不愛了 、雙魚等復合
作爲疫情後的第一個開局之年,商用車不僅承載經濟復甦的重任,也擔負着我國碳中和承諾的重要責任。2019 年,我國承諾力爭到 2030 年實現碳達峰,2060 年實現碳中和。能源和排放控制,是 2023 年真正考驗各個商用車企業技術變革的重心。
在此次新能源大會上,福田汽車已經意識到,2023 年中國新能源商用車將從 ” 政策驅動 ” 向 ” 市場驅動 ” 邁進。目前,中國除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外,技術層面也是遙遙領先。資料顯示,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全球佔比 54%,智能網聯汽車專利佔比 64%,自動駕駛專利全球佔比 58%,預計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進程快全球 5-10 年。
經銷商總部地址:北京市順義區仁和地區高順雲港新能科技園1號
經銷商聯繫方式:13021221998微信同步
確立福田新能源 30 · 50 戰略
按照規劃,福田汽車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目標銷售 15 萬輛。圍繞這一目標,福田汽車內部做出一系列戰略落地部署。
準柴新源商用車有限公司是濰柴控股集團旗下集整車研發、製造、銷服於一體的全資子公司,致力於爲用戶打造生態運力解決方案及高端品質輕型商用車。產品包含輕卡、小卡、微卡、中卡,能源覆蓋純電、混動、燃油及氫能。濰柴集團總投資20億元,整合發揮集團資源優勢,傾力打造集青島研發中心與萊陽、蓬菜、威海三大產業基地爲一體的國家級輕型商用車產業集羣。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跨領域、跨行業經營的國際化公司。先後榮獲“自主創新典型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中國質量獎”“中國商標金獎•商標創新獎”“中國工業大獎”“全國質量獎”等榮譽稱號
濰柴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於2005年11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桂民,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一般項目:汽車新車銷售;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汽車零配件批發;汽車零配件零售;潤滑油銷售;石油製品銷售(不含危險化學品);辦公用品銷售;勞動保護用品銷售;機動車改裝服務;機動車修理和維護(除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許可項目:道路機動車輛生產;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審批結果爲準)等。
北京新能源輕卡藍擎比亞迪倒車|京牌|廂貨 電話:13260213488同微信
誠信經營 服務至上 公司主要經營:濰柴、福田、解放、吉利等,新能源4.2米底盤,平板,高欄,廂貨,冷藏箱貨,及封閉式麪包貨車等。 可以辦理:免息貸款,0首付購車,新能源舊車置換,車輛續保,驗車掛牌,年檢等業務。
總部地址:北京市順義區仁和地區高順雲港新能科技園1號
近日,從青島能源集團獲悉,距離正式供熱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2023—2024年度供熱季將於11月16日正式開始。如果今冬您仍需熱企爲您提供便捷、舒適的供暖服務,一定要在11月15日開始供熱前繳納熱費。
逾期未繳費將視爲今冬不用熱,爲保障您和他人的利益和用熱安全,對具備停熱條件的,青島能源集團將根據情況予以停熱。市民可以通過手機微信、支付寶等進行線上繳費,青島能源集團所屬供熱轄區內用戶也可到線下“一站式”綜合服務營業廳進行繳費,同步辦理供氣、供熱、公用事業便民收費等各項服務業務。此外,用戶還可持供熱證或用戶信息卡上的用戶編碼,到指定銀行的營業網點進行繳費,也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銀行自助終端等多種方式繳納。能源集團所屬供熱單位供熱費代收銀行包括青島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齊魯銀行,招商銀行與中信銀行(限網銀、手機銀行)。
有媒體還梳理了其他熱企的繳費通知,市民根據自己所在的區域進行繳費。
大唐青島熱力繳費日期截止到10月31日。
東億能源繳費截止到11月15日。
華電青島熱力繳費截止時間爲11月1日,未在上述約定時間內繳費的用戶,對具備停熱條件的,逾期無故未繳供熱費的用戶,供熱單位有權不予供熱;不具備停熱條件的欠費用戶將按照相關規定收取違約金。
青島熱立達公司繳費時間截止到2023年11月15日。市民可通過微信公衆號、支付寶、微信生活繳費!
青島泰力順贏熱力有限公司供熱繳費時間截止到10月31日,市民可通過微信繳費,還可到熱力公司營業站點辦理!
青島市恆光熱電供熱繳費時間截止到10月31日,市民可以前往收費大廳現場進行辦理,還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端進行繳費。
青島海西熱電供熱繳費截止到10月31日,業務在海王路1218號海西熱電供熱服務中心辦理。
青島中燃明月供熱繳費截止時間爲10月31日。
青島興平熱電有限公司繳費截止到11月1日。
全球唯一「法拉利SP-8」在台湾!收藏家指名客制 采真敞篷结构
青島金泉熱力有限公司繳費截止到11月15日。
青島順安熱電有限公司繳費截止到10月31日。
記者發現,所有的供熱公司都可以實行線上線下繳費,市民不僅可以前往供熱企業辦理大廳進行辦理,還可以通過微信公衆號、支付寶、微信等途徑實施線上繳費,市民可以關注熱企微信公衆號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請輸入圖說
壓縮空氣儲能仍有盼頭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李覲麟
儲能賽道,又有了新變化。
日前,世界最大液態空氣儲能項目在青海省格爾木市正式開工,該項目採用新一代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與全國產化設備,將電能以常壓、低溫、高密度的液化空氣形式存儲,儲能功率爲6萬千瓦,儲能電量爲60萬千瓦時。
這意味着,壓縮空氣儲能距離大規模產業化提速又近了一步。
儲能的技術路線,怎麼那麼多?壓縮空氣儲能,到底能不能打?新型儲能的下半場,比拼的是成本優勢還是價值優勢?
傳統儲能受限,新型儲能起勢
儲能,被視爲“雙碳”落地的重要抓手。
隨着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的澎湃發展,對電網的考驗愈發嚴峻:電網追求的是可靠性與穩定性,這恰好是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的軟肋,藉助儲能正好可以解決間歇性發電、高波動發電、錯配發電。
如此一來,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可以甩掉“垃圾電”帽子,而電網的可靠性與穩定性也得到保證,實現了雙贏。
請輸入圖說
儲能被視爲“雙碳”落地的重要抓手
對此,國泰君安表示:“極端天氣頻發,推動我國以市場化資源調配爲核心的新型電力系統加速建設,帶動電源側火電靈活性改造+儲能市場釋放。”
問題在於,傳統儲能的增長是受限制的。
多年以來,最爲成熟的儲能爲抽水蓄能,但不足之處也肉眼可見:需要建造水庫、水泵站以及土地資源,建設成本高企;嚴重依賴地理條件,選址的侷限性較大;與負荷中心通常不相鄰,往往要進行長距離輸電,從而增加了成本……
此背景下,新型儲能起勢。
所謂新型儲能,指的是抽水蓄能之外的其他儲能技術,包括重力、鋰電池、鈉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等。
對此,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表示:“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可發揮支撐電力保供、提升系統調節能力、保障電網運行安全等重要作用,具有多元、多時間尺度的應用場景。”
這其中,鋰電池被寄予厚望,成爲新型儲能的“代名詞”。
與之對應的是,寧德時代與比亞迪憑藉在動力電池的優勢,雙雙切入儲能賽道,再度演繹“楚漢爭霸”。
然而,鋰電池儲能雖然密度高,但安全性值得商榷,頻頻起火被廣爲詬病。
於是,其他儲能技術路線迎來了契機。
據《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2年新增的新型儲能裝機中,壓縮空氣儲能的市場佔有率爲3.4%,僅次於鋰電池儲能。
換而言之,壓縮空氣儲能成爲了市場的“香餑餑”。
鋰電池的劣勢,正是壓縮空氣的優勢
其實,壓縮空氣儲能並非新鮮事物。
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世紀50 年代,壓縮空氣儲能就進入了商業化探索,代表項目爲美國的Mcintosh電站與德國的Huntorf電站,當用電低谷時,通過富餘的電帶動電動機和壓縮機將空氣壓入地下儲存室;當用電高峰時,釋放壓縮空氣進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燃氣帶動膨脹機和發電機發電。
不難看出,彼時的壓縮空氣儲能,既不環保,也不節能。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主任徐玉傑在接受《小康》採訪時:“傳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已經在德國、美國應用多年,但傳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存在依賴化石燃料、需要大型天然洞穴、儲能效率較低等問題,大規模推廣始終受限。”
技術迭代之後,壓縮空氣儲能纔有了“前景”。
請輸入圖說
圖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徐玉傑進一步表示,我國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回收利用壓縮熱,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並可採用地上儲氣裝置、人工硐室和地下天然洞穴等多種形式建設儲氣室。
這麼一來,壓縮空氣儲能的競爭優勢就凸顯了出來。
首先,安全性更好。
壓縮空氣儲能的系統壽命爲三五十年,高於鋰電池儲能,更爲重要的是不易燃、不易爆、系統安全性遠勝於鋰電池儲能。
由此,則降低了投資風險,優化了工作環境。
其次,儲能時長更久。
當下,鋰電池儲能的時長通常爲2小時,其經濟性不如在4小時以上的長時儲能,因而長時儲能逐步成爲行業的共識。
而壓縮空氣儲能,恰好是長時儲能的理想方案之一。
再次,爆發力更強。
鋰電池儲能的放電較爲平穩,而壓縮空氣儲能的放電可控性更高,一旦有必要則可以提供更強的爆發力,滿足應急的需求,從而拓寬的應用場景。
由此,壓縮空氣儲能站上了“風口”。
2022年年末,中國能建發佈消息稱,計劃首批在全國範圍內佈局100座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總投資超200億元。
據天風證券預測,2025年壓縮空氣儲能裝機量將達到6.76GW,2030年將達到43.15GW。2022年至2025年,新增儲能裝機中壓縮空氣儲能的滲透率有望達到10%;2026至2030年,滲透率有望達到23%。
儘管如此,壓縮空氣儲能的痛點也不容忽視。
壓縮空氣儲能涉及高壓、對關鍵部件的要求較嚴苛,不少核心設備需要進口,存在“卡脖子”的風險;由於涉及多學科、多技術融合,對人才的要求較高,也提高了使用的門檻。
沒有成本優勢,平替就無從談起
最爲關鍵的是,壓縮空氣儲能的成本高企。
小摩CEO怒批美联储等经济预测错得离谱,称财政支出过多将抵消加息成果
美克生能源負責人表示:“萬億級儲能大賽道纔剛剛開始,近三年是儲能市場的戰略窗口期,誰跑得快、跑得好,就能在未來的儲能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成本優勢。
畢竟,降本增效一直是儲能賽道的關鍵詞,成本越低自然普及速度越快。
現階段,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的成本爲4元/Wh~6元/Wh,以江蘇淮安400MW壓縮空氣儲能示範項目爲例,成本約爲5/Wh。
這個成本,難言競爭力。
據CNESA的數據顯示,2023年6月儲能系統(2h磷酸鐵鋰,不含用戶側)中標均價爲1.082元/Wh,同比減少24%,環比減少12%。
請輸入圖說
數據來源:北極星儲能網
兩者的成本差距,肉眼可見。
這意味着,壓縮空氣儲能想“平替”鋰電池儲能並非易事。
需要注意的是,在長時儲能的數個技術路線中,壓縮空氣儲能也不佔優,以百兆瓦級的液流電池儲能爲例,成本在2.5元/Wh左右,僅爲同等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的成本一半。
簡而言之,壓縮空氣儲能亟須大幅降低成本。
據長江證券預計,“十四五”期間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效率有望提升至65%~70%,系統成本降至1元/Wh~1.5元/Wh,“十五五”末及之後系統成本有望降至0.8元/Wh~1元/Wh。
從這個角度來看,壓縮空氣儲能的商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妻子发现丈夫偷看美女直播,请来两个美女到家里跳舞,让他看个够
總而言之,儲能是當下熱門賽道,壓縮空氣儲能迎來了“春風”,如若可以成功降低成本,則可以大規模產業化提速,從而改變鋰電池儲能在新型儲能一家獨大的格局。
那麼,壓縮空氣儲能仍有盼頭。
陸續投產!合肥肥西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期!
观察者的甜蜜陷阱
陸續投產!合肥肥西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期!
普亭高喊「北方海路」全年開放 北極海將成一帶一路「第三路徑」?
從肥西縣瞭解到,肥西縣新能源產業連續迎來利好消息,不少企業紛紛落子肥西!從派能科技鋰電池,均勝汽車安全系統,華霆動力電池,大衆一汽平臺等紛紛進入投產期!三縣還得看肥西,作爲安徽的第一個百強縣,肥西的產業集羣確實很厲害!新能源產業規模預計都能超千億規模!肥東和長豐要努力了!
2023年已至,回望2022年這新能源汽車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萬城萬充始終堅持以客戶爲中心,以創新爲動力,以“致力於成爲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運營管理服務商”的願景引領企業前行,在產品研發、智能製造、充電服務等方面不斷革新,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結下累累碩果。
萬城萬充2022年回顧
凝心聚力,打造充電服務綜合解決方案
2022年,萬城萬充凝心聚力、穩步向前,不斷爲企業注入向上的活力。以客戶爲中心,整合行業前沿的產品研發生產技術及深厚的充電站運營管理經驗爲全產業鏈賦能,萬城萬充爲建站客戶打造了設備供應、工程服務、站場運營、運維及售後一站式的充電服務綜合解決方案,目前已爲國內多家主流汽車主機廠、地產客戶、電網客戶、充電運營商等提供產品與運營服務。
充電站運營管理方面,萬城萬充做好精細化運營,提升用戶體驗。2022年,萬城萬充“人、車、樁、站”一體化充電SaaS平臺,通過與高德地圖、騰訊出行地圖、京東生活服務等互聯互通,助力充電運營商高效引流,提高運營效率。面對終端車主,萬城萬充App提供充電地圖、電站搜索、先充後付等功能,爲充電用戶帶來更便捷的充電體驗。截至目前,萬城萬充已在全國運營管理4.7萬個充電車位,爲近200萬用戶綠色出行提供充電服務,累計充電量達7.17億度。
萬城萬充自營充電站
以創新驅動,持續推進產品研發。目前,萬城萬充已自主研發覆蓋3.5kW-720kW全功率段多應用場景的優質充電產品及配套解決方案,累計獲得知識產權超70項。在超充領域,萬城萬充自主研發的480kW超大功率液冷超充樁已經可以投入建設使用,可有效緩解用戶充電慢、充電難的問題。作爲《電動汽車超級充電站建設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未來,萬城萬充將大力推進超級充電站的建設,助力廣州打造“超充之都”。
萬城萬充產品家族
智能製造全面升級,充分保證產品品質與產能。萬城萬充智慧工廠引進了行業領先的充電樁自動化生產線、各類型充電試驗設備、高溫老化房,建立起了專業性強、自動化程度高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生產線、測試線,充分保證產品品質和產能,目前交流樁產能已提升至月產量2.5萬臺。嚴格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從產品研發、供應鏈、生產製造等環節執行嚴格的全流程質量管控,保障產品質量穩定。
在售後服務方面,萬城萬充搭建了完善的售後運維服務體系,在全國20多個重要城市設立自營服務中心,服務網絡覆蓋全國3000個縣、鎮、區,7×24小時高效服務不間斷,讓客戶省心省力。
2022年,萬城萬充憑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豐厚的建站運維服務經驗及多場景的充電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屢獲行業殊榮,囊獲“中國充換電行業十大運營商品牌”、“2022年度中國充電設施行業十大優質品牌”、“2022年度中國充電設施行業十大運營平臺”等行業獎項,綜合實力得到行業認可。
着眼未來,開拓海外充電樁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成倍增長。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625.32萬輛、606.68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5%。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494.9萬臺,同比增加107.5%,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在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浪潮引領下,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也正在駛入快車道。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歐洲和美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分別達到730萬輛和310萬輛。歐美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提升將拉動對充電樁的需求。天風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2022年是海外充電樁需求快速發展的元年,預計2023-2025年,歐美充電樁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速60-100%。
與我國相比,目前歐美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存在巨大的增量市場空間。光大證券研報指出,截至2022年4月份,美國車樁比爲21.2:1,歐盟整體車樁比爲8.5:1,其中德國爲20:1、英國爲16:1、法國爲10:1、荷蘭爲5:1,均與我國有較大差距。
“中國製造電動車出口快速增長直接帶動國內充電樁企業加速佈局海外市場。”萬城萬充副總裁鄧軍分享道。2023年,充電樁出海正當時,萬城萬充將全面出擊、加速前行,在產品研發與智能製造方面加大投入,做好歐標美標充電樁產品研發,借力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海外市場佈局,積極開拓海外充電樁市場。
關於萬城萬充
廣州萬城萬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成爲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運營管理服務商。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六大系列,覆蓋3.5kW-720kW全功率段優質充電產品,擁有廣泛佈局的充電設施網絡,依託物聯網、車聯網、互聯網技術,搭建了“人+車+樁+站”一體化SaaS平臺,可爲全球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智慧充電解決方案。
臺電推出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劃,由自建再生能源案場臺南鹽田光電及彰化彰濱光電,合計釋出約5000萬度綠電,分兩階段上架開賣。 圖/劉學聖攝影
爲緩解中小企業短期綠電需求,臺電首度開賣小額綠電,預計年底前釋出自建綠電約5000萬度,首批1000萬度將於10月底上架,並依1萬度、5萬度不同數量及年期共有6種組合,於經濟部綠電媒合平臺公開標售,明年開始轉供。
標售底價爲兩案場完工年度能源局所公告躉購費率,加權平均約每度新臺幣4.8元。
臺電突破過往不對外販售模式,推出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劃,由自建再生能源案場臺南鹽田光電及彰化彰濱光電合計釋出約5000萬度綠電,分兩階段上架開賣。考量中小企業少量需求,這次推出有「1萬度」、「5萬度」兩款,搭配「1年期」、「3年期」、「5年期」,共有6種組合的小包裝綠電商品投入綠電市場交易。
臺電指出,南鹽光和彰濱合計年發電量約3億至3.5億度,這次先釋出5000萬度,約佔臺電整體自建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案場發電量不到3%。
經濟部長王美花 13 日主持「臺電首賣小額綠電」記者會表示,臺電釋出小額綠電主要是聚焦中小企業。 圖/中央社
經濟部長王美花 13 日主持「臺電首賣小額綠電」記者會表示,臺電釋出小額綠電主要是聚焦中小企業,加上國際供應鏈對減碳要求提高,如蘋果宣示在2030年達成淨零目標,並要求供應商須符合淨零目標。
臺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訂價參考銷售案場躉購費率加上憑證審查費用,在標準檢驗局綠電媒合平臺標售,出價高者得標;另限制一電號只能得標一商品,以避免特定大用戶大量收購。
臺電指出,第一批商品將在10月25日上架,釋出1000萬度綠電,11月1日買方競價截止,11月6日決標,一次投標至多可選填6種商品,首批上架商品數量計有360件。第2次商品則將在11月15日上架,釋出4000萬度。
臺電表示,爲讓更多企業能買到綠電,第一批得標的電號不得再參與第2批投標,第一批未得標者,年底前還有第2批標購機會;至於明年是否繼續釋出綠電,則視今年「試水溫」情況。
蔡志孟表示,會先預收預訂費,意即投標金額的10%,當年度綠電轉供執行超過9成以上,預訂費可以扣抵電費,或者當作下次競標預訂費。
經濟部次長兼臺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圖)13日在經濟部出席臺電首賣小額綠電記者會,他表示,這次小額綠電主要是提供有急迫性、需電量較小的中小企業有機會開始逐步取得綠電。 圖/中央社
媒體關心價高者得恐導致價格越飆越高,中小企業不一定可負擔,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競標制度目的是讓比較有急迫性且需電量小企業先取得綠電;他指出,企業取得再生能源解決方案非單靠一次性競標,例如國內大企業爲滿足綠電需求,一定是不同規模案場皆有收購,纔可達成淨零目標。
曾文生指出,盼藉此先建立綠電交易秩序,讓企業開始進行再生能源管理,產業用電如大部分都在白天,選擇光電便是最佳匹配,「供應鏈說要達成RE30,就要從現在就開始建立管理機制」。
曾文生說,若企業選1萬度、1年期商品,平均一個月用電800度,約佔一事務所辦公室用電20%。臺電補充,按用電狀況,金融業用電量較符合。
至於臺電標售是否會產生定錨效應,干擾市場價格,曾文生指出,「決標價格誰都不能確定」,現行民間再生能源案場多是籤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且年限較長,臺電提供商品則量較小、期程較短,可彼此互補。不過,他強調,仍希望既有售電業蓬勃發展,臺電釋出綠電是一種「補充性」作法。
王美花表示,2017年電業法修正後,2020年即開放綠電自由交易,企業可透過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購買綠電,2022年再生能源購買量已超過11億度;爲使綠電交易更便利,經濟部標準局也祭出「綠色租賃」方案,由商辦大樓房東主動團購綠電、再分配給房客;此外綠市集持續對綠電交易進行宣導。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本報民調顯示,近六成受訪者不知蔡政府能源轉型方向。圖爲臺電高壓電塔。 記者許正宏/攝影
蔡英文總統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已逾三年,本報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的受訪者不知道蔡政府推動的能源轉型方向爲何;對於能源轉型方案,國人最難忍受以「空氣品質惡化」或「缺電、限電」爲代價,較願意採行「重啓核四」或「調漲電價」作爲過渡手段。
總統大選 候選人不能迴避的議題
過去三年多,能源轉型之路是臺灣內部辯論激烈的議題,亦是蔡總統執政常遭外界挑戰之處。去年底三項有關能源轉型的公投,包括以核養綠、降低火電與深澳停建全數獲得通過。公投結果看似民進黨挫敗,但蔡政府仍決定續推二○二五非核家園,堅持完成綠能百分之廿的目標。這也讓能源轉型成爲明年總統大選前,各組候選人都不能迴避的議題。
願景工程 大型民調盼尋轉型之路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以「負責任的生活者」爲年度主題,我們都是能源的使用者,讓各界理性思辨能源轉型可行路徑,在上月進行全國大型民調,希望從認清現狀出發,找到適合臺灣的能源轉型之路。
願景工程從今起四天,在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聯合新聞網與聯合影音網推出「永續能源之路」專題報導,下半年另有跨國調查報導,並邀集各界出席能源論壇,讓國人瞭解能源供應現況,更期待有意爭取明年總統大位的候選人藉此平臺說明能源政見,讓選民做出選擇。
能源資訊 公投後民衆掌握仍不足
民調結果顯示,國人對於臺灣整體能源資訊的掌握度,在去年底三項能源公投選舉後仍然偏低。二成一坦言不清楚我國主要發電方式,僅二成九能正確回答燃煤,四成民衆誤以爲核能纔是我國當前的主力發電方式。整體能源資訊認知不足,讓國人的能源政策判斷及選擇充滿矛盾。
民衆有共識的是,七成八認爲近幾年空氣品質惡化明顯,僅一成八感覺變化不大,百分之二認爲空氣品質變好。八成八認爲電力充足與否對經濟發展有影響,其中六成四覺得影響非常大。
燃煤發電 八成八認不利空氣品質
東京奧運/戴資穎比賽必戴飾品、「新國民女友」羅嘉翎私服超可愛 一窺奧運女神私下樣貌
國人將臺灣空氣品質惡化歸咎於燃煤發電的想法很一致,八成八認爲燃煤發電不利空氣品質,其中五成五認爲影響非常大,僅百分之五認爲無影響。
民衆對於我國會不會缺電的議題並無共同想像,三成八民衆預期一定會缺電,百分之八相信供電無虞,四成六認爲未來狀況難估、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缺電,答案分歧。
核能發電 支持者多、未決定亦多
國人對於是否支持臺灣採用核能發電的看法也很多樣,支持者(四成二)雖明顯多於反對者(一成六),但還有三成六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次調查於五月三日至八日進行,成功訪問了二千零七十七位成年民衆,另六百六十九人拒訪;調查結果以廿歲以上民衆性別、年齡及縣市人口結構比率進行加權,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二點一個百分點以內。
看更多報導:聯合報能源民調大公開
本報民調顯示,近六成受訪者不知蔡政府能源轉型方向。圖爲臺電高壓電塔。 記者許正宏/攝影
蔡英文總統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已逾三年,本報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的受訪者不知道蔡政府推動的能源轉型方向爲何;對於能源轉型方案,國人最難忍受以「空氣品質惡化」或「缺電、限電」爲代價,較願意採行「重啓核四」或「調漲電價」作爲過渡手段。
總統大選 候選人不能迴避的議題
過去三年多,能源轉型之路是臺灣內部辯論激烈的議題,亦是蔡總統執政常遭外界挑戰之處。去年底三項有關能源轉型的公投,包括以核養綠、降低火電與深澳停建全數獲得通過。公投結果看似民進黨挫敗,但蔡政府仍決定續推二○二五非核家園,堅持完成綠能百分之廿的目標。這也讓能源轉型成爲明年總統大選前,各組候選人都不能迴避的議題。
願景工程 大型民調盼尋轉型之路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以「負責任的生活者」爲年度主題,我們都是能源的使用者,讓各界理性思辨能源轉型可行路徑,在上月進行全國大型民調,希望從認清現狀出發,找到適合臺灣的能源轉型之路。
願景工程從今起四天,在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聯合新聞網與聯合影音網推出「永續能源之路」專題報導,下半年另有跨國調查報導,並邀集各界出席能源論壇,讓國人瞭解能源供應現況,更期待有意爭取明年總統大位的候選人藉此平臺說明能源政見,讓選民做出選擇。
能源資訊 公投後民衆掌握仍不足
民調結果顯示,國人對於臺灣整體能源資訊的掌握度,在去年底三項能源公投選舉後仍然偏低。二成一坦言不清楚我國主要發電方式,僅二成九能正確回答燃煤,四成民衆誤以爲核能纔是我國當前的主力發電方式。整體能源資訊認知不足,讓國人的能源政策判斷及選擇充滿矛盾。
民衆有共識的是,七成八認爲近幾年空氣品質惡化明顯,僅一成八感覺變化不大,百分之二認爲空氣品質變好。八成八認爲電力充足與否對經濟發展有影響,其中六成四覺得影響非常大。
燃煤發電 八成八認不利空氣品質
國人將臺灣空氣品質惡化歸咎於燃煤發電的想法很一致,八成八認爲燃煤發電不利空氣品質,其中五成五認爲影響非常大,僅百分之五認爲無影響。
民衆對於我國會不會缺電的議題並無共同想像,三成八民衆預期一定會缺電,百分之八相信供電無虞,四成六認爲未來狀況難估、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缺電,答案分歧。
核能發電 支持者多、未決定亦多
國人對於是否支持臺灣採用核能發電的看法也很多樣,支持者(四成二)雖明顯多於反對者(一成六),但還有三成六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次調查於五月三日至八日進行,成功訪問了二千零七十七位成年民衆,另六百六十九人拒訪;調查結果以廿歲以上民衆性別、年齡及縣市人口結構比率進行加權,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二點一個百分點以內。
看更多報導:聯合報能源民調大公開
環境部於二○二三年八月公佈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不減反增,較基準年二○○五年增加二點六%,離二○二五年碳減排十%目標有一段距離,可見要達到碳減排目標,必須得靠有效的作法。政府常以經濟成長率較高或發電總量增加,來解釋未達目標的理由,但是碳減排目標或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則是絕對的目標。
蹇呮不濡ユ柦璨村寮锋敾鐧岃棩 鐮�48鍎勭編鍏冩敹璩糓irati
長期要達到二○五○年「淨零排放」目標,最先要解決的是發電結構。清潔能源包括:核能、水力、太陽能、風力、生質燃料等,除核能之外,其餘統稱爲再生能源。各國在設定能源轉型目標,特別是二○三○年代的目標,就存在差異。有的國家是以清潔能源爲目標,此時核能也是主要發電的能源來源,其供電較穩定、發電成本波動也相對較低。惟政府在覈電廠選址與核廢料處理很棘手,而且也必須確保核能發電的安全。
另外,有的國家會以再生能源爲目標,即傾向無核能發電,惟再生能源無法快速增加、並受儲能技術影響,此時會增加外購天然氣發電比例來彌補核能、燃煤發電下降。選擇此種目標的政府只要照着核電廠退役的時程,比較不用面臨上述核能發電的困擾。然而,政府可能會處理供電穩定性的問題,以及當天然氣價格明顯上漲時,政府將面臨要採取大幅補貼或提高電價的困擾,但終究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依據低碳電力網站資料,去年全球電力能源結構,化石燃料發電佔比爲六十點九%、核能佔九點二%、再生能源佔廿九點九%,因此清潔能源發電佔比爲卅九點一%。主要國家或地區清潔能源發電比重依序爲:歐盟六十點三%、美國四十%、韓國卅七%、中國卅五點五%、日本廿九%、印度廿三%;而臺灣爲十六點五%,全球排名一三二。
去年臺灣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八點三%、核能佔比八點二%,明顯低於全球平均。在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下,清潔能源只能靠再生能源。亦因如此,經濟部下修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預估二○二六年十月纔可能達成原本的廿%目標。即使達標,再生能源發電佔比仍是後段班。
瀹樻柟璋冩煡缁撴潫浜嗭紵鍋滄挱鍗婁釜鏈堬紝銆婁腑鍥藉ソ澹伴煶銆嬪嵆灏嗗鎾�
臺灣在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政策下,發電能源將以天然氣做爲過渡燃料來符合碳減排目標,同時增加再生能源發電比重;然而政府設定此時天然氣發電佔比達五成,似有過度集中之疑慮。反觀韓國,今年一月公佈資料,規畫二○三○年核能發電比例爲卅二點四%,依序是天然氣廿二點九%、再生能源廿一點六%、燃煤十九點七%、氫氣/氨氣和其它爲三點四%。上述分析並未引申本文支持核電,此需全民共識,本文僅是分析電力能源結構與衍生的影響。
更進一步,臺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能源轉型的目標,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佔比六十%至七十%,並搭配九%的氫能,以及使用搭配碳捕捉之火力發電佔比廿%到廿七%。要達成此目標的路徑仍需有明確的分析與交代,同時也相當依賴碳捕捉、新能源相關技術的發展。
臺灣能源政策受底下因素的限制:電價便宜、電力供給要穩定、非核家園,現今又多了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在逐步降低燃煤發電之下,倘若接下來幾年的供電來不及以再生能源及燃氣發電取代,電力供應可能面臨挑戰。全民有必要監督政府宣示的目標與執行狀況的差距,判斷政府的施政信賴度,以及帶來的影響。(作者爲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