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業玩完?美巨頭一句話嚇死人 科技股血腥屠殺
英特爾股價走跌。(圖/路透社)
受疫情影響,全球晶片供應短缺已持續近兩年,但近期晶片荒已有結束的跡象。既全球類比IC龍頭德州儀器(TI)示警,今年下半年供需緊張將緩解,意味晶片價格面臨下跌壓力後,英特爾財務長辛瑟(Dave Zinsner)週三也發佈半導體需求警報,拖累晶片股應聲走跌。
英特爾財務長 David Zinsner指出,受消費者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需求疲軟,公司業績將受影響,影響所及不只半導體業,更波及全球企業。這番言論加深市場對半導體前景的擔憂,英特爾股價週三大跌近5.3%到每股41.23美元,創下2017年10月以來最低價位。
英特爾拒絕更新下半年財測,4月時公佈第2季財報,不包括部分項目的每股獲利料爲70美分,營收料在180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形同預告晶片需求可能減弱。
費半成分股幾乎一片慘綠,包括美光、 AMD、應用材料、德儀、高通股價跌幅均超過2%,英特爾收盤大跌近5.3%,創下2017年10月以來最低價位。費城半導體指數終場下跌73.86點或2.39%,收3019.10點。
外媒先前引述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研究報告指出,5月晶片從下訂單到交付的時間平均爲27.1周,再創新高,但與4月份的27周差不多,顯示晶片荒危機未進一步惡化。